网站首页| 食品新闻| 美食推荐| 热点新闻| 深度观点| 食品辟谣| 农业消息| 金融财经| 健康养身| 企业品牌| 地方食品| 保健食品| 综合新闻 | 国际新闻
> 金融财经 > 正文

如何看待十年来江苏区域 协调发展的经验与模式?

2022-07-14 08:50:17        来源:江苏经济报

如何看待十年来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与模式?未来,江苏的进一步均衡发展还需破除哪些观念桎梏,突破哪些体制机制的瓶颈?记者就此采访了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。

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分析,江苏区域均衡发展水平领先全国,13个设区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,不同区域板块发展定位、增长动能差异互补、协调共进,成为江苏勇当全国宏观经济重要压舱石的战略依托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江苏区域协调发展之所以成效斐然,与以下三方面的经济结构调整密切相关:

一是全省各地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更加均衡。苏南地区创新性引领性发展势头强劲,进入都市圈引领全域一体化发展新阶段;沿江板块重化工业向沿海地区转移取得实质性进展;沿海地区经过长期力量蓄积进入规模化开发建设阶段,正从昔日经济洼地崛起为发展隆起带。

二是创新能力整体提升。苏南地区在获享“农转共”“内转外”两波重大红利后,率先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阶段,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品牌影响力持续攀高,环太湖科创圈等重大创新平台规划布局,优势产业集群开始向创新集群蝶变。苏中苏北积极补齐创新短板,增强中心城区、重点板块的创新策源与服务功能,显著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。全域创新正成为江苏经济发展一个新的鲜明特征。

三是苏北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。苏北地区拥有稀缺性的空间优势、区位优势、生态优势,在交通瓶颈等关键制约因素被打破之后,其巨大后发优势加速显现,已成为长三角最具吸引力的新兴制造业高地。徐州机械工程、盐城新能源、连云港石化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兼具规模性与领先性,成为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地标产业。在现代制造业的推动下,沭阳等一批千亿级县域经济体持续涌现。

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、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认为,当前需厘清几种认识:一是区域协同发展并不是完全消除区域差距。由于地理位置、资源禀赋、历史发展等多种因素的作用,区域发展出现差距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。江苏省内区域性的差距将会长期存在,必须面对这种现实差距,同时从充分发挥各地区特色与优势的角度,推动优势互补。二是区域的协调发展不是简单的对接帮扶,而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。目前,苏中、苏北处于国家多种重大战略的叠加之中,如“一带一路”、沿海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等,这些战略为苏中、苏北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。在这些重大战略的推动下,苏南产业经济发展优势与苏北、苏中的环境资源优势等有效结合,势必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。

吕永刚也表示,江苏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突出,区域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目标。在经济体量、城市能级、产业竞争力、城乡一体化水平等关键指标上,苏北与苏南差距巨大。须保持战略定力,坚持正确的方向持续用力,久久为功,逐步形成与“强富美高”现代化新江苏相匹配的区域发展格局。

关键词: 社会科学 长江经济带 环境资源 数字经济

上一篇:无锡锡山“智改数据” 助力骨干企业数字化转型
下一篇:最后一页